“农”墨重彩绘新篇 乡村振兴阔步行
6月12日,走进磁钟乡赵家后村蔬菜大棚种植基地,棚内绿意盎然,大片大片的绿叶中点缀着朵朵黄花,绿叶掩映下的西葫芦翠绿鲜嫩、体态均匀。工人们正忙着将刚采摘下来的西葫芦进行包装、整箱,现场一派丰收景象。近年来,湖滨区坚持农业高质量发展“六化”方向,持续推进优质蔬菜产业基地、中药材种植、林果种植、畜牧养殖等基地建设,重点打造交口、磁钟2个千亩蔬菜基地。建设日光温室大棚300余座,全区蔬菜播种面积15900亩,产量达49500吨。发展连翘、苦参、板蓝根等中药材种植3100亩。全区水果总面积10539亩,总产量3522.44万公斤。
来到沃田农业火龙果采摘基地,大棚内的火龙果目前还在花蕾发育前期,嫩绿的小芽点缀在枝条上,格外喜人。“大概七月底就可以挂果了,每年可开花结果12到15次,采摘时间能一直持续到11月。成熟的火龙果除了供给当地的商超外,游客采摘也是一个重要的销售途径。盛产期时亩产高达7000-8000斤,销售额达20多万元。”沃田现代农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监事长范三刚说道。
为了不断壮大新型经营主体,湖滨区先后出台了《三门峡市湖滨区区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评定管理暂行办法》和《三门峡市湖滨区示范家庭农场认定管理暂行办法》,提升了新型经营主体的规范化建设水平,同时重点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发展,提升产业带动能力。截至目前,新培育新型经营主体10家;新认定农民合作社区级示范社17家、区级示范家庭农场6家;市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4家(其中国家级1家、省级1家),市级及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1家(其中国家级1家、省级2家),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8家(其中省级2家)。
如何让“菜篮子”“果盘子”装满“安全感”?湖滨区始终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在首位,全面组织开展风险隐患排查,进一步加强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,同步开展禁用农药和常规农药速测,规范出具速测结果,有效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。今年以来,完成定量检测175批次,定性检测1400批次,5个乡街道开展快速抽检1680批次。配合开展国家例行监测25批次,省例行监测14批次,合格率99%以上,全力守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底线。
“下一步,我们将持续打好‘品质牌’‘人才牌’‘宣传牌’,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,做足‘土特产’文章,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,让万千群众鼓起‘钱袋子’,推动农业产业向绿色化、数字化、品牌化迈进,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。”湖滨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