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湖滨基层 > 内容

磁钟乡:景美人美产业旺 宜居宜业新家园

发布日期:2022-12-05     字体:
  走进湖滨区磁钟乡,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农村新貌和文明和谐的乡村新风,火热进行的是欣欣向荣的特色产业……昔日靠天吃饭的旱塬,变成如今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的美丽村落,一幅党旗红、人心齐、产业兴、农民富的壮丽画卷在豫西大地徐徐铺展。
  厚植产业资源优势  齐绽致富之花
  初冬时节,寒风乍起,但在磁钟乡赵家后村产业扶贫火龙果种植基地,仍是绿藤红果一片欣欣向荣,在这里订购火龙果的商户、顾客络绎不绝。
  正在给果株修剪枝条的基地负责人张振说,因受疫情影响,来体验休闲采摘的游客有所减少,但是网上订单激增,销售额达20万元,带动周边困难群众10人就业。
  赵家后村的“红果果”铺就了群众致富路,寺庄村则从金银花里种出了“金银”。寺庄村铭鑫金银花厂,依靠100万株金银花种植,建起了深加工产业链条。这里种植、采摘、深加工一条龙,开发了金银花红茶、保健茶等系列产品,进一步提升了产品附加值。“公司+农户”的模式,更是直接带动农户增收。该企业还积极推广金银花种植技术,举办免费农业科普培训班,为农户送去技术,扶智到家。如今,食品厂、器材厂、金银花厂等企业在寺庄村落地开花,村里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,村民尝到了致富的甜头,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。
  开展人居环境整治 勾勒幸福图景
  生活富了,生活环境不能差。近年来,磁钟乡紧抓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的东风,坚持党建引领,积极开展“五星”支部创建,推行“党员分包农户”的模式,由党员示范带动,广泛动员乡村干部、驻村工作队及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行动,发动群众、依靠群众,明确农民群众作为环境整治的主体力量,通过“门前三包”等制度明确责任范围,建立网格化管理机制,形成“村中有网、网中有格、格中有人、人人有责”的工作局面。
  按照“抓点、提线、带面”的工作思路,该乡以“六清、六治”为抓手,全面清除“六乱”,全村基本实现了“三无一眼净”,村容村貌、群众居住环境得到极大改善,群众满意度大大提升。
  如今,磁钟乡各村推进农村“厕所革命”,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整治,实施“变废为宝”工程,小花园、小菜园、小果园、小游园镶嵌其中,乡村面貌焕然一新。
  坚持内外兼修原则 倡树文明乡风
  日前,磁钟乡一面新绘制的“村规民约”文化墙格外醒目,通过漫画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,向村民宣传爱国爱党、关爱老人、邻里和谐和公共卫生等内容,助推文明乡村建设。
  近年来,该乡8个行政村在广泛征集民意的基础上,制定了“村规民约”,将红白事办事流程和标准,以及公序良俗、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全部纳入其中,引导村民进行自我管理和约束。同时,该乡还设立了乡村光荣榜,评选表彰“好婆婆”、“好媳妇”、“好丈夫”、文明家庭等先进典型,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,全力营造向上、向好、向善、向美的良好氛围。通过村规民约治村,村民的精神风貌发生了很大改观,人情攀比、铺张浪费的少了,勤劳创业、节俭持家的多了,村级治理得到有效改善。    

  打印